大山深处的村支书——记胡家山村郑传宗的扶贫故事

——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一个好的村支书是群众的贴心人。

在皖鄂交界的大山深处,有个穷乡僻壤的胡家山村,全村7个小组 667人。由于山高路陡,信息落后,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为了生活,年轻力壮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下的是老弱病残。

2000年换届选举,郑传宗同志当选为该村支部书记。他上任后书记、主任一肩挑,当他看到在家的村民住的还是破旧砖瓦房,穿着打补丁衣服,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勉强温饱,心急如焚,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要想改变现状,任重道远。郑支书迅速组织村民代表商讨脱贫方案,寻找致富门路。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说干就干,他首先带头出资金,白天带领村民忙碌在崇山峻岭之间,夜晚轮流在各小组开动员工作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经过村民半年的起早贪黑,终于修出一条蜿蜒盘旋宽3.5米的通村公路,在英山县众多山村里,胡家山村是最先通车的。

路在脚下,通达天下。身在深山,靠山吃山。山上有的是树木,他带领村民种茯苓,培茵材窖天麻。开垦荒地种植苍术、桔梗,荒田是黄泥,土质深,适合种茶。胡山气温低,风向阳光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出产的茶叶清香可口。聪明的郑支书又连忙召集胡山村两委商讨方案,决定筹款集资新建高山茶厂,并以辖区内鹰棵岩命名注册商标,还率先成立《胡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工厂,质量就是生命,他开始大抓产品质量,以质兴厂。

万事开头难,动手需要钱。他把自己的房产证拿到农村信用社抵押,申请贷款。钱到手马上建房、购买炒茶叶机器,并高薪聘请制茶专家坐镇指导,从鲜茶采摘到杀青制作,从茶叶出锅到产品包装,他都亲自上阵学着操作,每个环节一丝不苟,质量精益求精。功夫不负有心人,鹰棵岩的品牌多次在全省“信鸽杯”、“鄂茶杯”等茶叶比赛中获金奖,产品远销海外,近销武汉、合肥、上海等大中城市,450亩的茶园,供不应求。真个是:

胡山百姓种仙茶,育在高坡发嫩芽。

叶绿汤清防中暑,远销海外近销华。

秋天,郑支书望着村民的菜园里,像小灯笼一样的红辣椒压弯辣椒树。他又心生一计,自己制作辣椒酱,用辣椒和长豇豆制作坛装腌菜。产品生产出来后,他带着样品,开车送到城关餐馆酒店,因风味独特,年年订单爆满。

精打细算的郑支书,要让村民的自留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今,漫山遍野栽上桐子树,春赏桐花,夏遮桐荫,秋摘桐果,冬卖桐油。

现在的胡山,村组水泥公路畅通,家家户户瓦舍换小楼,造型设计美观大方,小车进进出出,村民在家四季都能挣钱,笑口常开。提起村里的郑支书,村民都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说他不但有聪明的头脑,还有雷厉风行的工作魄力,更有无私奉献的过硬人品!

2017年的7月初,郑支书的儿子为他买一辆新车。第二天,村民田树安骑摩托车带着妻子万慧去安徽古佛堂办事,途中摩托车在急拐弯时翻到深沟,夫妻俩头破血流,生死难料。有人电话联系上郑支书,他二话不说,带上钱,没有通知田家的老小,直接开车到交通事故地点,请人帮忙把二位抬上新车,直奔石镇中心医院。万慧因伤势过重,在去医院的途中,死在他的新车上。头天买新车,第二天就出这样的事,这是人们所忌讳的啊!郑支书毫不在意,从没因此表现不安。好人有好报,到现在十几年,他出入平安。

郑支书致力精准扶贫,永远不忘为民初心。有一年的正月初一凌晨四点,睡意正浓的郑支书突然听到村里精准扶贫户章玉的丈夫敲门,支支吾吾地说妻分娩时突发高血压,情况万分紧急,想他开车送到妇产科医院,大年初一,不好意思开口。郑支书快言快语:“都什么时候,还这样磨磨蹭蹭的,快!救人要紧!”深更半夜的山村,寒风刺骨,郑支书驾驶着新车向石镇医院疾驰……初二的下午,母子平安。妇科医生说,真的是福大命大,若迟来半小时,母子生命危急!

郑支书的车,是全村免费的急时车,像这样无偿助人的事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举不胜举。他平时总是把油箱加得满满,说以防万一。他这样热心快肠,随叫随到,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源于有个贤内助。爱人在家对他的工作理解、支持,从不疑神疑鬼,使他没有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大胆地帮助那些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在外团结邻里,尊老爱幼,从不狐假虎威,插手村部事务。有这样豁达明理的人生伴侣,是郑支书的福气,也是胡家山人民的福星。

赞胡家山村支书

支书主任战山村,僻壤穷乡已脱贫。

矮小茅庐成大厦,荒田瘦地焕芳春。

移除旧境开新境,献策饥民变富民。

幸有基层明领导,排忧解难赤心人。

(通讯员:贺超勇   邬思本  朱祥  编辑:毕倩)

(作者:贺超勇 邬思本 朱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