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旮旯里的美丽田园 ——陶家河乡英太寨村治理荒芜土地纪实

10月底,我县开展“三合一”第二次拉练检查,沿陶家河乡钟鼓大道前行,转过几个山坳,眼前豁然开朗——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一大片梯田由山脚一直舒展到目光所至的半山坳。陶家河乡英太寨村梯田恢宏壮观的场面,令参观人员由衷地赞叹:“真是太漂亮了!”

穷山僻壤遭冷落

英太寨村因英太寨山而得名,海拔1000多米的英太寨山矗立在鄂皖边界,将英山县与安徽省岳西县隔开。这里是大别山的一隅,英太寨村191户,587名村民,大多傍山而居。

农户们的田地也就散落在山脚下、河沟边。“别看现在这么好看,以前这里大部分都是撂荒田。”支部书记安金祥介绍说,原来农户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随着生产生活的改善和经济的多种发展,已逐渐被农户们的遗弃。

“旮旯石这片山垅田,面积都不大,超过5分面积的田块都少,有些田块,用牛耕地都兜不开圈子;有的田块,累死累活筑出一条田埂,却收获不了几担谷子。这样的田地,现在谁还愿意种啊,不如荒了算了。”刘学职有1亩多田在这里,因为耕种费力,两年前就撂荒了。

农户汪正国说:“不光费力气,天干时引水也不方便,这河沟多年未修整,有点把水,渗漏严重。以前这里都可以种出稻谷,但现在有的改种不怕干的药材,有的种点玉米,有的就干脆什么也不种了。”

其实,旮旯石这块田的命运还算好的。该村在大包干前有个老桑园,坐落在英太寨半山腰的天马厂,因交通不便、水源不便,无人问津。天长日久后,草长莺飞,已自然地退变成了荒山。

土地治理展新颜

土地撂荒,究其原因,安金祥一语中的:“田地已不再是农户生存之本,只有把这些闲散的土地治理好,再集中流转给企业或专业户才是出路!”

安金祥一方面在村代表会上宣传这一思想,争取村民支持;另一方面,他也积极向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争取土地整治项目。早在2016年,在他的努力下,天马厂作为水土保持项目通过规划,并开始实施。

机器开进去,隆隆的机器声在山旮旯里回响。天马厂一天一个样,进基地的公路修上山了;梯地的石岸砌起来了,光洁坚实、蜿蜿蜒蜒;梯地从山脚到山腰,依次而上,层层叠叠;梯地顶部还兴修了蓄水池,可自行喷灌,治理工程展现出新的画卷。

有了天马厂水土保持项目的经验,安金祥又想到了旮旯石的撂荒田。今年3月份,村里通过争取,结合道路扩宽、河堤整治、农田整治等,成功申报了2019年度土地整治项目,安金祥信心倍增。

施工人员一进驻,安金祥就一门心思扑在项目上,“我几乎每天都是同工程人员在一起,我一方面要协调农户,另一方面还要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安金祥把心血都花费在工程项目上。

他的心血没有白费。在村“两委”共同努力下,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同时配合村里搞好修路、修水沟用地协调。

7个月的奋战,旧貌换新颜。沿着盘山的水泥公路上行,但见一层层梯田,由下到上,石岸整齐划一;次第而上的地块,呈规则的长方形,单块地面积都超过2亩;梯田边是机耕路,直达梯田顶部;机耕路旁是修砌了岸的放水沟,可给梯田灌溉。有人在心里默默数过,“从下至上,有50多块呢,规模真不小!”

撂荒田成“香饽饽”

旮旯石那片田,以前有350多块田,单块面积小,被人形象地称之为“斗笠坵”。而治理后,合并成50多块大田,有石岸相衬,机耕路到田边,机械耕作方便。

“这块田要发包给有实力、又能促进我们村乃至全乡中药材产业的企业或个人经营,这是前提。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必须按程序,按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来做好发包工作。”工程进展到一半时,村集体讨论出了发包意见。

早在2016年4月25日,天马厂经过治理的100亩基地,就是通过拍卖的方式转让经营权的。20年的经营期限,起拍价15万元,被9位竞买人纷纷举牌竞价,最终由该村返乡能人刘声寅以21万元高价竞得。

刘声寅不负众望,在基地里引进种植了名贵树木香榧。在香榧基地管理上,他大量使用贫困户民工,给贫困户增收,把香榧基地办成了扶贫基地,目前香榧苗木长势良好,挂果在望。

这一次,宏图中药材公司誓在必得。为此,公司负责人万雨露从熟悉竞拍流程、相关规定、项目品种及前景考察上,做足功课。

8月份,村里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旮旯石基地经营权进行拍卖。当天,10人参加了竞拍,宏图中药材公司如愿以偿,以20.1万元的价格,竞拍到经营权。公司负责人万雨露表示,将建设高标准苍术育苗基地,明年开春就可播种育苗。

以前遭人嫌弃的撂荒田,变成众人争抢的“香饽饽”,这正是农村土地治理带来的新变化。“其实,这也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有益尝试,土地效益提升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英太寨村这两处荒芜土地,现在已变成美丽乡村的两处景点,吸引了许多的参观者!”陶家河乡乡长徐涛表示,英太寨村美丽家园建设正一步一个脚印阔步前行。

(通讯员:徐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