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手工鞋

从我记事时起,我们就没买过鞋,凡是脚上穿的,都是母亲的“杰作“。

夏天,“双抢”一过,重要的农事就宣告结束了,在闲下来的日子里,母亲就开始翻箱倒柜的把家里的旧衣服找出来,重新加以整理,凡是她认为贵重点儿的,还可以继续穿的,就拿出来放在外面的竹篙上晒一晒,母亲说,那叫“杀伏”,她还一再强调,不”杀伏”就会长虫,就会霉烂,再好的衣服也会缩短寿命,穿不了几出水。

家里人多,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因为这样,这个整理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抉择的过程,把一件衣服的用途进行变更,在母亲看来,那是一件大事儿,所以每次挑选,她都挑选得特别仔细,从不要我们帮忙,她总怕我们毛手毛脚的,影响她的主意,影响她的进度。凡是不能再穿的旧衣服在她手里难以抉择时,她都会叫我们走近试一试,然后经她斟酌再三才可以挑出来,她把挑选出来的没有一点价值的旧衣服都放在一边,再用剪刀慢慢的裁剪下来,抚平之后叠放在一起,终于完成了她做鞋的第一道工序。

布料选好后,母亲就吩咐父亲挑来干净的井水,舀一瓢放在锅里,她把水烧开后,就把备好的米粉放在锅里使劲的搅拌,制成浆糊,父亲则专门负责洗净门板,浆糊摊冷后,门板也就凉干了,母亲就架好门板,开始把选好的布料平整均匀的贴在干净的门板上,一张门板贴满后,就搬到太阳底下曝晒,遇上好天气,当天就可以晒干,就可以从门板上撕下来,这就是做鞋的“鞋壳儿”。

鞋壳备好了,母亲就连夜在油灯下按照我们兄妹五个不同的尺码进行裁剪,用细小的麻绳打成鞋底,再打捆用尼龙包好,小心的存放在睡柜里,母亲说,保存好就不会回潮,走起针来也利索一些。

这以后,只要是忙完了手头的活儿,母亲就会在休息的空隙里纳鞋,天阴下雨或不能出工的日子,她就在门边或窗下或檐下纳鞋。其实,在做工的休息的间隙她也会在树底下纳鞋,油灯下,我们做作业,她也会一边纳鞋一边陪伴着我们。

纳鞋很有讲究,手要洗净,注意力要集中,要注意针的疏密,每一针穿过,拉线的力度要大且力度要均衡,多少个夜晚,母亲陪伴着我们,她还用她纳鞋的方法教导我们,做事要用心,注意力集中才能写好每一个字,当我们写字懈怠的时候,她还激励着我们,要和我们比试比试。

秋风起,天气一天天转凉了,母亲就吩咐父亲买回一些松紧带和一些黑色灯芯绒,她要加紧做鞋的进度了,有时深夜,我们睡了一觉醒来,还发现她在油灯下忙碌的身影,或纳底或忙着上鞋。

一天天、一夜夜母亲的含辛茹苦,终于换来了我们脚上的温暖与幸福,在每年天冷之前,我们都能穿上了母亲赶做的新鞋,因为赶进度,有时稍微小了一点,母亲又用木栓头塞在鞋里,喷上一点温水,第二天穿在脚上照样舒服。母亲还经常强调,穿鞋有讲究,不能走“八”字,不能蹭脚跟,那样才能大方,才能脚下生风……

穿上新鞋,我们都高兴地围绕着母亲转悠,此时,母亲也会微笑地看着我们,显得十分的骄傲和自豪。

“一对黑雀儿,白天的很饱,晚上空壳儿”,看到我们高兴的劲头,聪明智慧的母亲还会利用一切机会启发着我们思考。

有时,母亲还会讲一些与鞋有关的故事启迪我们去明辨是非。

母亲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家弟兄俩共穿一双鞋,哥哥勤劳,每天早起,所以哥哥经常穿鞋,弟弟有点不服气,有一天晚上,趁哥哥晚上睡觉的机会弟弟就下床穿上了那双鞋,从黑夜走到了黎明……

母亲的鞋,装满故事,也装满温馨。

母亲做的鞋特别多,除了供应我们兄妹几个之外,她还喜欢送一些给穷点的远亲和近邻,有时一些亲戚来我家做客,临走时母亲还会当做礼品送上一两双。

穿上母亲的手工鞋,我就想起油灯下母亲那勤劳的身影,想起她那双被鞋针戳过的带血的粗糙的大手,想起一首歌,“线儿长,针儿密,千针万线都是母亲的血和泪……”

不管身在何处,不管脚下的路有多难多险,只要穿上母亲的鞋,就能踏平坎坷,踏踏实实地在大地上行走,我的心里总是那样舒坦那样自信……

(作者:李小林)

(作者:李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