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 茶香英山

四月,是茶的世界,茶的天堂。四月,到英山,体验那垄上青翠,品味那一抹清香。

一县好山茶万顷,三河春水煮香茗。英山有千余年的种茶历史。早在唐代,出产的“团黄”、“蕲门”和安徽的“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选为朝廷贡品。如今,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2万多亩,被命名为湖北第一产茶大县。依托这漫山遍野的茶树,人们的生活如茶一样新鲜甘甜,村村美如画,处处小洋楼。茶叶是他们的摇钱树,茶园就是绿色银行。

桃红柳绿,春暖花开,新茶吐蕊,吸云中露,披山间云,滤风中绿,馥蕙兰馨。一座座茶山,一垄垄茶园,春芽娇嫰如茸,叶尖在风中青翠欲滴。姑娘们拣起背篓,走进茶园,唱着茶歌,采摘美好的记忆,收获美妙的心情。

采茶,是一件极富情趣的劳动。茶园里,采茶姑娘十指翻飞,上下舞动,春笋出没手指尖。蝴蝶在她们身旁蹁跹,美如桃花般的脸上,如茶一样清纯自然。

做春笋只采一芽,做春蕊采一芽一叶,做春茗采一芽两叶。肩负竹篓,款款而行,纤纤玉手,巧采新茶。是劳动,也像演艺。阵阵轻雾袭来,眼前的一幅姑娘采茶图如诗般曼妙。云向山中溶入绿,风从茶上拂来清,染雾青芽纤玉手,天天采得一山春。

如果说采茶是一场演出,制茶更像是一次竞技。鲜叶去粗取精,杀青,揉捻,干燥,精选。讲究火候,讲求力度,哪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每一项流程都有条不紊。

茶叶品种等级繁多,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原叶,师傅们会量体裁衣,制成不同的茶,品质也各不相同。制茶,其实是在制作一件艺术品。一锅新茶做好,外形条索均匀,翠绿温润,毫毛亮泽。捻一撮放进玻璃杯中,注上水,一芽一叶自然舒展,汤色清澈,清香四溢。真是“绿借高山云雾染,茶同幽谷蕙兰香”。

品茶,是一种平常随意的生活享受。茶,应该算得上中国的“国饮”,除了北京大碗茶叫喝茶外,其余的都叫品茶的。一个品字,赋予茶叶更多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

茶有茶道,茶有茶艺。古人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英山云雾茶,第一讲究的是器具,要用白瓷杯或玻璃杯,最好无须加盖。这样,你才能欣赏到茶叶灵动的美。其次,要用清纯的山泉水,才能让好茶好水相得益彰。从茶罐中用茶匙舀出适量茶叶放置杯中。取九十度温水,徐徐注入,第一次以水深为茶杯的三分之一为宜,再加第二次,第三次。约3—4分钟,一杯新茶就冲泡好了。清韵碧透,翠叶舒盈,轻啜一口,有一种无法言状的清香感觉。望着杯中茶叶,你会体会到,你喝的不是茶,你品的是文化,享受的是情调。

图片摄影:石 峰              

茶与文化是共生的,品茶不可无诗,不可无书,不可无乐。诗为茶之魂,琴为茶之韵,书乃茶之神。吟诗品茶,不是文人的矫情与作秀,不是故作清高和附庸风雅。捧一杯新茶,听一段古曲,以茶敬友,以茶会友,其乐无穷,怡神惬意。著名作家熊召政先生品着家乡最好的龙芽新茶,欣然题诗"晨釆千山绿,岩前撷紫云。故人相见日,还煮一壶春"。一壶春,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多么纯粹的情感,多么浓郁的诗意。它是春天的气息,它是四月的精灵,它是英山的色彩。它牵动着英山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它牵引着人们的生活、梦想和希望;它牵系着天上的日月、云雾和朝霞…

(作者:陈丽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