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英山(一)】英山党组织的诞生及早期活动

第一章 旌旗漫卷  唤取工农千百万

20世纪初,英山社会仍处于典型的封建社会状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旧式的手工劳动、封建土地关系等在英山仍占主导地位。英山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7年6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英山组织,开创了英山历史新纪元。在中共“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经过大革命斗争考验的英山共产党人没有屈服于敌人的淫威,高举革命旗帜,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英山的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工农运动蓬勃开展。1930年3月举行“三二暴动”,组建了第一支红军游击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先后有9支红军在英山浴血奋战,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星火燎原 蓦地烧天蓦地红

从鸦片战争到大革命前的80多年中,英山人民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从未间断,由于没有马克思主义做指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英山人民的斗争仅限于自发的分散的经济斗争,没有形成有领导的政治斗争。因此,均未取得成功。早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英山就有一批志士投身革命。王孰闻、傅慧初、汪汲青、傅笠渔、查光佛、郑衡之等相继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或同盟会,纷纷走上辛亥革命的前列。

革命种子  播撒三河两岸  五四运动唤醒了英山一批有志青年。在北京、上海、南京、安庆和武汉等地读书的学生,纷纷回到英山,宣传国内外的形势,唤起民众爱国的热情。在安徽第一师范读书的英山籍学生方洛舟,组织安庆各校学生2000余人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北京五四学生运动。他在校期间,秘密发售《新青年》《湘江评论》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有影响的刊物。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方洛舟、彭干臣、皮言智、傅昆言、姜高琦等在安庆地区开展反封建反军阀的“六二”学生运动,当时被称为“醒皖第一声”,对全省乃至全国产生极大的影响。

1917年10月,英山籍王孰闻被孙中山任命为西伯利亚调查专员。王孰闻在俄国考察期间,将十月革命情况用书信传回国内和家乡。1920年,英山在武汉求学的陈卫东参加了董必武领导的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活动,并被董必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英山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到军校去”成为许多有志青年朝思暮想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从全国各地选派了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学习。傅慧初、李次山等在上海积极帮助英山青年报考黄埔军校。英山青年先后赴黄埔军校参加1-5期学习的共61人,其中1-3期有50人。第一期生中安徽省29人,英山县有5人,占17.2%;第三期安徽省共86人,其中英山有42人,占48.9%。英山籍的黄埔军校生人数位列全国前列。如傅维钰、彭干臣、郭德昭、金仁宣、王鹗峰、姜镜堂、段焱华、熊受暄、姚家芳、吴知远、傅凯南等,后来成为党和红军的领导者,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英山籍黄埔军校学生段鹤龄毕业证书

1926年底起,先后从外地回英山从事革命活动的有萧伯唐、金仁宣、姜镜堂、陈卫东、彭干臣、傅维钰、傅昆言、熊受暄、姚家芳、查之清。他们通过创办平民夜校,建立农民协会,开办初级小学等方式,秘密串联,传播马克思主义。用革命道理武装群众,培养革命的新生力量,发展共产党员,成立基层党组织。萧伯唐在蔡家畈办的平民夜校,姜镜堂在杨家坊上庵开办的平民夜校,金仁宣在四顾墩望天畈办的平民夜校,这些平民夜校面向贫雇农,不仅不收学费,且学员学习用品、用具等均由他们提供,所以叫平民夜校。学习教材为自编,有识字课、文化课、常识课,均以宣传革命道理为主。这些平民夜校是“英山版”农民运动讲习所。平民夜校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启发农民阶级觉悟、组织革命斗争的教育形式。

党旗初展  映红大别山南 1927年4月,黄伯熙被推选为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成为首位代表英山县党组织参加全国党代会的代表。1928年6月,熊受暄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傅维钰列席第六次党代会。

1927年秋英山第一个党支部“蔡家畈支部”旧址

萧伯唐在蔡家畈利用“山头药店”与平民夜校,培养和吸收20多名积极分子入党,于1927年夏季成立了英山第一个党支部(蔡家畈党支部)、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支农民武装(西段人民自卫团)。1927年6月,姜镜堂、萧伯唐、金仁宣、熊受暄等相互串联,在万峰寺开会,成立了中共英山县特区委员会,姜镜堂任书记。县特区委机关设在闻家冲,管辖全县,共有党员30多人,成为中共中央(上海)直属党组织。中共英山特区委员会成立后,姜镜堂、金仁宣、萧伯唐、闻维敬、傅忠、陈卫东、姚家芳、章夷白等分别在英山的东、西河的农村开展革命宣传活动,秘密发展党员,陆续成立党支部。1927-1929年,英山基层党组织主要分布在3个区:第一区杨家坊、程家咀、蔡家山,由姜镜堂负责;第二区闻家冲、金家铺,由金仁宣负责;第三区蔡家畈、朱家山等地,由萧伯唐负责。已建党支部的地区继续发展新党员,扩大基层组织,先后建立了蔡家畈党支部、岩潭河党支部、闻家冲党支部、李家河党支部、江家冲党支部。蔡家畈与朱家山地区于1928年初发展了第二批党员,5月发展了第三批党员,共11人。闻家冲发展了第二批党员13人,在新铺、余家塆、扫帚尖等地成立了新的党支部。岩潭河、杨家坊地区党支部增至3个。原来无党组织的地区陆续建起了党支部,蔡家畈的萧绪周到新店组织贫苦农民开会,宣传革命道理,培养积极分子。易林焕到宋家塝一带发展党组织,由易林焕任党支部书记。金仁宣、闻维敬到金铺月明乡建立了新的党支部。1928年秋,英山党组织遍及全县大部分地区,已有共产党员200多人。

1929年6月,在中共英山特区委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共英山县委员会,姜镜堂任县委书记。9月,姜镜堂、熊受暄、段焱华等调往皖西工作,英山县委改选,由金仁宣任县委书记,委员有方仕林、贺筱亭、汪伯亭、闻维敬、金佐先、董义奎、傅孝如、段斐然等。县委辖东河区、西河区、城厢区3个区委员会。至1929年10月,全县党员已发展到500多人,先后建立了67个党支部。英山成为皖西党组织发展最快的县之一。

1930年5月,国民党英山县自卫团勾结浠水、罗田、霍山和太湖等县的地方武装,进行镇压,中共英山县委转移至英霍边界。经六安中心县委巡视后,将中共英山县委改建为中共英山区委员会,金仁宣任书记。中共英山区委员会以张家咀为根据地,复创苏区,建立了英霍边区苏维埃政府。

中共英山组织成立后,党的组织活动从未间断,革命高潮时,就公开活动;革命处于低潮时,就转入地下活动,始终坚持领导英山人民同反动势力展开殊死斗争。

民众觉醒  农运风起云涌 1926年9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明确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宗法封建地主阶级特权,要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闻维敬参加毛泽东在武昌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习,与刘志丹等三人同时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英山的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通过各种形式发动农民,建立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萧伯唐、姜镜堂在朱家山以教书为名,被串联的农民越来越多,成立了朱家山农民协会,下设陈家塆、朱家山两个小组。金仁宣、金佐先组建了金铺农民协会,还开了贫民册子,发动农民不向地主交租课。西河的三铺九冲(金家铺、祠堂铺、新铺、闻家冲、林家冲、黄林冲、团练冲、江家冲、宋家冲、乐家冲、金家冲、郑家冲)都建立了农民协会。父子岭、贺家桥等地成立了农民协会。熊受暄等在南河办起了关帝庙农民协会和落宝山农民协会。至1927年,全县共有7个区的64个乡建立了农民协会,农协会员达8020人。姜镜堂、金仁宣、萧伯唐、熊受暄等号召农民协会会员“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领导和组织农民协会游行示威,开展革命宣传活动,激发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纷纷起来对封建地主开展“抗租、抗粮、抗债、抗税、抗捐”的斗争。姜镜堂组织杨坊一带农民向地主借粮买谷,帮助农民度荒。萧伯唐组织贫民互济会的会员到各地散发“实行减租、减息”,“反对地主用大斗大秤盘剥农民”等传单,召集农民协会、饥民救济会的农民游行示威,进行抗租斗争。经过斗争,朱家山、金铺一带的地主吓得不敢收租,有的地主也收得少些了。通过斗争,不仅鼓舞农民起来与地主豪绅进行斗争的勇气,也使封建地主阶级感到危机四伏,惶惶不可终日,增强了共产党在贫苦农民中的威望。1929年12月30日晚,县委组织300多人的“一夜光”(即光明的意思)行动,将“打倒土豪劣绅!”“实行抗租抗税!”“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标语贴遍英山城乡,还贴到霍山、罗田、太湖、蕲春、蕲水等邻县边界。这一举动对唤醒英山贫苦人民,促进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这是英山革命史上光荣的一页。

(来源:英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