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英山(八)】 整村推进 千军万马战犹酣

第四节  整村推进 千军万马战犹酣

——扶贫攻坚

十年项目扶贫,全县经济状况大有好转,1994年,全县贫困村91个,其中库区村45个,高寒山区村46个,共23547户,41145人。年人均占有粮食低于250公斤,人均纯收入低于250元以下的村43个。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目标的扶贫攻坚。年末,茶叶、蚕桑、经济林果三大产业基地达到36万亩,其中茶叶7万亩,蚕桑7万亩,1000亩以上的基地25个,实现一人一亩经济林的目标。全县茶桑产品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60%以上,税收累计1200万元以上。十一个乡镇成为一业税,250个村成为一品村,全县贫困村80%的贫困户靠茶桑解决温饱。英山成为全国六大茶叶基地示范县和全省桑蚕基地县。桑蚕、茶叶成为英山县优势资源,县政府依托这些资源兴办资源性企业。先后兴办以蚕茧、真丝为原料的10多个龙头企业;以茶叶为原料的精制茶厂、花茶厂、多类保健茶厂和以茶叶为原料的加工厂等10多个种类300多个骨干企业;以油桐木梓为原料,兴建木本油加工厂;以板栗、葡萄、蔬菜为原料,新办罐头厂。初步形成市场带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围绕吨粮田、名优茶、优质茧、经济林、网箱鱼、良种畜、菌药特综合开发开展科技攻关,组织7个技术攻关组、形成八条培训渠道,“天堂云雾”茶在全省评比中获得四个一等奖,四个优质奖。

1996年,“九五”计划启动,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开展“123”联户帮扶活动,即县级党员干部帮扶三个贫困户,科级党员干部帮扶二个贫困户,一般觉员干部帮扶一个贫困户。全县扶贫攻坚目标是完成35个村,6000户,2.5万人的脱贫任务。1997年,县委县政府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全县十件大事之一,发动社会扶贫,形成攻坚合力。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实行三大扶贫,对36个特困村实行“分层主攻”。县、乡86个有经济实力的部门,组成36个扶贫攻坚工作队,进驻36个特困村,挂点帮扶。县直机关抽调100名干部包扶茶场,培训7万人次,使60%的农户依靠发展茶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1999年,县委提出“特色富县”战略,把茶叶作为富县、富乡、富村、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茶叶发展到11.5万亩,开采面积8万亩,茶叶系列产值2.03亿元。全县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8.9万户,转移农业劳动力9.01万人,农民人均纯收的37.62%、县乡财政收入的21%来自茶叶,英山县成为湖北省第一产茶大县。

2001年,英山县再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委县政府制订参与式扶贫开发规划,全县156个贫困村被纳入湖北省第一期扶贫规划。2002年,县委县政府安排县直“十个战线”部门包扶全县8个不通公路的行政村,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2003年,重点扶持全县11个乡镇的整村推进贫困村,其中有八个省定重点村、1个市定重点村和2个县定重点村。2004年,实施党员干部“123”结对帮扶工程,县直机关正副局级单位94个,党员干部职工2709人,与农村5318个户结对帮扶贫困人口1.83万人。2006年,全县实施村级道路建设、扶贫迁移、基础设施建设、劳动转移培训、人畜饮水工程等“六大”扶贫工程。推进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五小改造”;开展垸垸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路“五通”建设;实行治穷、治贫、治脏、治乱、治差“五治”,开发小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药园、小果园“五小园”;推行道德教育到户、科教文明普及到户、村规民约签订到户、法律常识宣传到户、综合整治到户“五到户”。实施雨露计划,开展技能转移培训、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2008年,展开全县22个重点贫困村(15个重点贫困村和7个老区重点村)整村推进。兴修、改造村级公路174公里,其中组级公路74公里,硬化路面100公里,1.5万山区群众彻底告别行路难;兴建村部12个,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57处,打水井142口、建水塔、水池15处,解决3500户、8000多人的饮水困难;扶贫搬迁268户,776人;新建沼气池1200口;新增以茶叶、板栗、药材为主的经济林基地面积10048亩。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1500人,共安置就业贫困劳动力980名。解决5600特困人口温饱,13000低收入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年增加250元。2009年,启动38个村53个整村推进项目,年末,重点贫困村8112户、24711人,人均纯收入达到1720元,贫困人口纯收入1400元;主干道路面全部水泥硬化;新建高效经济林园茶、桑、药、栗、果10823亩;修建饮水工程157处,打水井142口,建水塔水池15处,1500户、300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435名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入学率100%;卫生保健达到初级水平;广播电视入户2957户;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53期,参训人员3910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600人;易地搬迁扶贫户284户。全县解决特困人口4500人温饱;16000低收入人口脱贫。

2012年,整村推进16个村(其中整村推进重点村9个,老区重点村7个),推进5个茶叶带建设,新建2万亩茶叶标准化示范园,新建和改造高效经济林1.2万亩;新建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新建和改造塘堰泵站11处;新修和改扩建公路25公里;完成扶贫搬迁190户、789人,实施生态移民90户、283人;培训贫困劳动力5460人。

2013年,启动实施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7个老区重点村项目建设,启动新增的11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全县16个重点村启动实施一批村组道路、产业化、基础设施、人畜饮水等179个扶贫工程项目建设。新建村级公路8.2公里,整治村级公路6.5公里,新建通组公路19.2公里,修建村组道路桥梁6座,建设集中供水点1处,安装供水管道8.5公里,改良旱地450亩,改良水田35亩,新建沼气池653口,改厕393户,新建卫生室4个、农村书屋2个、文化活动室5个、文化广场5处,安装健身设施20套,新建垃圾收集点48个,实施污水处理149处,建公共厕所3个,安装路灯366盏,实施绿化工程726处。利用彩票公益金项目实施选择2个贫困村开展互助资金试点。

2014年,启动实施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7个老区重点村的项目建设工作,重点以村级“三个一”为工作载体,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大力推进中彩扶贫项目工程。启动实施186户的搬迁扶贫项目以及80户的生态移民项目,实施基础设施、环境改善与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3大类198个项目。

二十年扶贫攻坚,投入资金46.66亿元,其中国家投入扶贫项目资金18.4亿元,老区建设项目资金1397万元,省政府扶贫资金6181万元,科技扶贫专项资金2085万元,以工代赈、以资折劳资金5222万元,股票310万元,彩票公益金1500万元,县级财政扶贫资金2.78亿元,整合部门资金900万元,村集体及农民自筹资金2400万元,扶贫开发贷款9.51亿元,贴息贷款900万元。建设、实施各类项目1886个,发展茶、桑、经济林果、药材等特色产业,建设桥、路、电等基础设施,英山面貌发生根本转变。到2014年,英山县有贫困村78个、贫困人口10.84万人。

 (来源:英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