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云雾香·携手闯市场】茶香氤氲胡家湾

“岭上杜鹃红似火,山下茶园碧似海。”茶香浸染的四月,一幅绿色示范乡村的全景图映入眼帘。

茶叶、杜鹃、兰草花,都是四月的宠儿,灼灼燃起的杜鹃红,浅淡雅致的兰花草,在碧绿的茶园辉映下,氤氲成香清浅相依,它们,彼此交融、彼此升华,想必人间四月天,再也寻不见如此恰到好处的绝美,却同在一座山中显现,触及山峦,信步拈花,难得这般释然,“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氤氲非一香,参差无异色”的诗句便会在你心头萦绕不去。

牛背脊骨山,海拔1100多米,位于陶家河乡胡家湾村,赫赫有名的红二十五军“牛背脊骨战役”就发生在此,这里也是鄂豫皖根据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战场遗址。

这片鲜血染红的土地,空气清新,四季分明,常年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版图面积8.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5800亩,耕地面积550亩,药材180亩,茶叶520亩。勤劳的人们充分利用“好山出好水,好水出好茶”的便利,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耕耘繁殖,绵延不息。

这是我第二次踏入胡家湾村,第一次是为了盼寻牛背脊山上的红杜鹃慕名而去。看惯了家乡整齐划一的大片茶园,没想到高山茶园的景致如同“养在深闺人未识”小家碧玉的感觉。连绵起伏的山峰一座挨着一座,夹峙着的水泥路蜿蜒而上,想必以前的胡家湾村更是交通不便,但是这条通往世外的路却是出行的必经之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修建成宽敞的旅游公路。

远处的风景尽收眼底,满眼绿色葱茏,纵横阡陌间,密密麻麻的茶园由低向高处蔓延,见缝插针般的在贫瘠的土地上肆意生长着,绿茵如毯的茶园中,采茶人正全神贯注的采摘,全然不顾外界来的打扰,嬉笑声、欢叫声伴随着双手上下翻飞。

迎接我们的是胡家湾村支书林如利,热情好客的林支书为我们端来上好的茶,“来,尝尝我们的陶阳春茶。”

明亮的玻璃杯子,碧绿的茶叶在滚烫的开水中沉浮,叶绿汤清,虚无缥缈的茶叶漂浮在茶汤里,翩翩起舞。忍不住端起茶杯,竟有袅袅茶香,飘在杯口,氤氲在水面,慢慢弥散开来,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如触电般袭来。“啊,我闻到了这茶里有兰草花的清香。”“对,这就是我们陶阳春茶的独特之处!你们还真是爱茶会品茶之人,因为我们的茶园是在高山种植,漫山遍野都是兰草花,常年雾气缭绕,造成茶叶生长过程中就浸染了兰草花的花香,这也是高山茶的不同之处”,陶阳春茶厂负责人谢党生笑盈盈的说。

喝着茶,聊着天,听林如利支书介绍,胡家湾村在20年前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当时主要以种水稻、玉米、红薯等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农民一年到头也只是混个“肚儿圆”。1995年村两委在陶河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召集全村村民代表和党员共谋发展大计,有村民提议学习种植茶叶,当年新建茶叶基地120亩,经过三年幼茶抚育,农户尝到了发展茶叶的甜头。

1999年,采用农户自主发展和村集体连片发展模式,新增茶叶面积过150亩,2006年新增80亩。随着茶叶面积的不断扩大发展,村民的年收入翻几番,将茶叶和药材作为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交通闭塞,茶叶销路不畅,“卖茶难”的问题急待解决。2011年,村两委反复研究,决定筹措资金新建茶叶加工厂,占地面积500多㎡,添加茶叶加工机械。

2014年胡家湾村被评为深度贫困村,对口帮扶单位是英山县烈士陵园,为了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烈士陵园多年来帮扶修建公路、村容整治、就业扶贫等,依托红二十五军建立烈士纪念碑、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又新建拓展连片茶叶基地100亩,苗木基地20亩、药材基地20亩等方式让农民增收,精准脱贫;2016年县烈士陵园和村两委商量,开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从机械茶转变做高山云雾名优茶,注册了名优茶商标“陶阳春”,成立陶阳春茶厂,让陶阳春茶真正走出深山,赢取更广阔的市场。

随着茶叶品质的提升,茶农收入逐步增加。2019年又新建了无性系优良品质茶园80亩,形成了真正的茶叶专业村。

“茶好不嫌路远。”聊兴正浓,一群外地口音的人来买茶叶,茶厂老板谢党生为客人们挑选着茶叶,看着他们熟识的样子,就知道都是老顾客。“我们陶阳春茶是纯手工茶,以质量取胜,都是限量版的定制茶叶,不求多只求精,前来购买的客人都是回头客、结缘的老朋友,这次疫情丝毫没有减少茶叶的销量,相反通过网络销售量不比往年少。”

望着来来往往的买茶人,不由地突然想起白居易的诗句“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文字:叶雨霞

图片:王胜勇

(作者:叶雨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