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别让爱成为家庭的“枷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家庭教育是塑造青少年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行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础工程。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家庭教育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则悟法师等有识之士提出立法规范家庭教育,应加强“准父母”的教育培训,甚至倡导家长“持证上岗”。

这不得不让人们思考和反思发生在“两会”期间,2020年5月23日青岛的15岁女孩弑母案件。这名高一女生十分优秀,母亲是一名律师,工作敬业且出色,家庭富足,和天下父母一样,这位母亲望女成凤心切,把女儿当私产,生活中以女儿为中心;同时,对女儿要求十分严厉,从不放低要求和放松教育。为此,母女之间的关系只是维系一种表面上的平和。

就在今年“3.8”当天,女孩母亲还在学校媒体上发表了一首诗《致女儿》,“女儿/你可曾知道/你一直/一直/是我心中/蓝色的忧伤/掬你于口中/怕热度焐伤了/初春的嫩芽/捧你于手中/怕温度融化了/初冬的雪绒花/你的笑靥/曾给我/月光下的遐想/你的蹙眉/曾给我/雨中丁香的愁结/我一直/一直/以为有缺口的爱/虽不完美/却想在/不完美中/爱到极致/女儿/看着我/别给我你的背影/你小小的背影/让我忧伤的心/又变成/冰凉的石头”。读完这首小诗,其母爱之情已跃然纸上。然而,这份情在5月23日被轰然撕裂。在后期的媒体报道中,我们了解到,这位母亲十几年前离异单身,她的生活世界里只有工作和女儿。她对女儿的严苛程度非同一般,最终女儿不堪重负,压垮了身心和精神。这里,我们绝不对女儿的行为做任何辩解和宽恕,只想从中寻求解救家庭教育的途径和办法。

正值豆蔻年华的15岁花季少女为什么这样做?而且她还是一名学霸。这个年龄的孩子,多半还在父母膝下玩耍和撒娇,正是做梦和怀春的年龄。这个女生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心理,她表现得十分冷静和从容,让人十分费解,又让人怜悯和同情。从她事后写给被杀母亲的信可探视其内心:

“几乎所有的网民都在骂我,说我蛇蝎心肠、禽兽不如。但这不是事实,我不是那样的坏人,您也养不出那样恶毒的女儿,难道不是吗?”

“‘既然这么爱,怎么就下得去手勒死妈妈了?’但我想问: ‘妈妈,难道您不爱我吗?您又何尝不是天天往我脖子上套绳子?玩命的勒!’”

“唯一不同的是:我用的绳子是物质的,你用的绳子是精神的。你被窒息的是心跳,我被窒息的是心而已!”

母亲的诗歌和女孩的信“反差”如此之大,令人惊叹不已。当“爱”不再成为“爱”的时候,当孩子不再需要以“爱”为名的“爱”的时候,心灵扭曲、无助的孩子在勒下绳子的时候,何曾想过这是生育自己、养育自己视自己为全部生命的母亲呢?这种“爱”令人唏嘘,令人惋惜,令人疼心,也催人警醒,催人检视,催人反思。

在现实家庭生活中,父母往往对孩子寄寓着厚望,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人上人,成为社会精英,成为社会名流;希望孩子超越自己,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抱负;希望“别人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的孩子”,这种心理和期待值得理解。

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都是一朵朵娇艳的花,都是一个个美丽的灵魂。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先天禀赋、后天条件以及成长环境,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政治家、科学家和豪商。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有用人才,行行业业都会出“状元”。只要孩子遵规守法,品行合格,拥有一技之长,都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再是名牌大学和就职世界五百强企业,不再是成为亿万富豪,而是自身是否快乐幸福!很多父母总认为自己很优秀,孩子必须像自己一样优秀,或是超越自己成为社会名流。其实,我们都要尊重实际、结合实际,遵循人生成长规律,循序渐进,让孩子发挥自身兴趣特长,在实践和成长中培养个性,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活出自己的“样子”来。

身为父母,必定是成年人,必定接受了一定的学历教育,必定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历程,必定体验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必定在做人做事等诸多方面超越孩子,这是社会客观规律,父母不值得夸耀和自负。而孩子因为年龄和阅历等因素,人生还是一张白纸,其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还十分有限,有待在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中成长。因此,我们呼吁父母要把孩子当孩子,切勿用成人的视角和标准去观察和考量孩子,去指挥和要求孩子的言行,这是不切实际的要求,是不当的。教育家李吉林说,“我只不过是一名长大的儿童罢了。”父母要换位思考,主动融入孩子的心灵视界,站在孩子的位置看待事物和世界,理解、支持和“纵容”孩子的言行,帮助孩子达成梦想和目标。父母要躬下身子,学会和子女平等相处,重视心灵沟通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相互交流倾吐心声,相互羡慕成就彼此,相互欣赏营造和睦快乐家庭氛围。每个父母都要修炼一颗童心,都要怀揣王子梦和公主梦,在“童话”的世界里行走。

作为父母,主要做好孩子成长的导师,成为孩子人生成长的引路人。任正非的孩子都非常优秀,他总说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他做到的就是做好所谓的榜样,让自己的三观和态度,能够成为孩子成长的“参照物”。通常说,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练,一流父母做榜样。任正非十分清楚这个道理,自己不能给孩子长期的陪伴和学业指导,他要做的是精神引导,让自身的经历和成功激励孩子,让孩子从其身上汲取力量,唤醒内在的驱动力,从而奋发向上,积极作为,一举成为华为集团的中坚力量。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孩子同样有自己的专属天地。父母切勿把自己的世界等同于孩子的世界,把自己的生活等同于孩子的生活,把孩子当成生活的全部,从而忽视了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和本原。父母都是成人,有自己的工作和社会责任,干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人生责任。追求自己的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和品位,活出生活的风采和滋味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孩子只是生命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全部,孩子也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和孩子既是“平行线”,也是“交叉线”,都应有各自的生活和轨迹。在生活的道路上,父母和子女相互“侵入”,只会恶化双方关系,导致彼此对立,一不小心就会演化为极端。

可见,尊重孩子的客观世界,尊重孩子的人格、生命和生活,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给孩子一定的成长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是多么重要。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树苗需要健康茁壮成长,家庭教育任重道远!

(文/毕朝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