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直击】走在前沿的“特种部队”!

走在前沿的“特种部队”记市区第三流调组

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硝烟的战争。

前线,有义无反顾、日夜奋战的白衣战士,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的人民警察,有不辞辛劳、守望相助的社区干部,还有一支鲜为人知的“特种部队” ——流调组(流行病学调查组)。  

正是这支“特种部队”,行走在疫情防控前沿,发挥“侦察兵”、“排雷兵”、 “信息兵”的强大功能,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及时准确找出确诊、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从源头扼住病毒传播“咽喉”。

      连日来,记者来到黄州区社区数量最多、居住人口最多、疫情防控任务最重的赤壁街道办事处,采访进驻这里的市区第三流调组,探秘这支“特种部队”是如何炼成的。

召之即来——

300名党员干部火速集结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流行病学调查是基础性、源头性工作。2月20日,黄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决定,成立三个流调组,两天之内完成黄州区“四类人员”的密切接触者拉网清底大排查。

全市33%的确诊病例在黄州区,黄州区一半以上病例在地处中心城区的赤壁街道办事处,赤壁街道办事处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市防控指挥部安排,从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卫健委等市直单位紧急抽调人员,组成第三流调组,坚决“啃”下赤壁办流调工作这块“硬骨头”。

疫情当前,各单位隔离值守、小区值守的任务都很重;流调工作,大家都是“门外汉”;入户排查,有直面病毒的风险……尽管困难重重,但集结号吹响后,各单位“疫”不容辞,火速抽调精兵强将,分秒必争投入战斗。

一声号令,来自6家单位的300名党员干部,30分钟内集结完毕,当天上午接受培训,下午即下沉26个社区、791个小区开展工作,48小时内完成“四类人员”的流调任务——这是第三流调组创造的“战时速度”。

速度与激情的背后,是一群敢打硬仗的尖兵——

“关键少数”,身先士卒。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正林挂帅出征,靠前指挥。市公安局副局长余延生、市公安局流调小组组长彭丽英率先垂范,带领抽调的机关民警、巡特警小分队迅速集结。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魏竟成带领多个处室负责人、办案经验丰富的干警立 即参战。市法院小分队由党组成员徐晓林带队,队伍中有6人是庭长、副庭长。市财政局局长瞿伟每天到社区一线督战,还特地安排3名县级干部带队。

老当益壮,主动请战。“若有战,召必回。”59岁的市公安局三级警长刘南平是退役军人,因腿部受过伤,走路一瘸一拐,本来没有安排他,但他主动请缨,义无反顾投入战斗。市检察院老干警祁保林坦言,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爬老旧小区的楼梯,常常汗流浃背,晚上忙到转点,确实感觉到很累, “但我们这些老同志经验丰富,善于跟群众打交道,搞流调有优势”。

转换战场,勇担使命。市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梅阳前脚结束一轮小区封闭值守,后脚就投入流调工作。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负责人陈育,白天穿梭于大街小巷“搜索”密接者,晚上挑灯夜战、埋首案卷,实现检察蓝和防护白的无缝对接。“老公,咱们楼栋的代购任务就交给你了。”市财政局干部余文敏把当社区志愿者的接力棒传给爱人,用柔弱的身躯扛起流调的重任。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黄州 区巡逻大队大队长胥平飞去年底援疆回来,原打算春节休假,替一人带俩娃的媳妇分担下,但疫情发生后,坚守岗位40多天不着家,抽调到岗后又勇挑重担:“把流调工作中危难险重的任务交给我们巡特警。”

这些行进在社区小区的身影,无法一一记录。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筑起一道坚实的疫情防线。

来之能战——

48小时“排雷”102个

2月20日至21日晚,市区第三流调组的“侦察兵”们日夜奋战,完成赤壁办“四类人员”流调清底任务,排查出之前掌握的名单之外的密接者102 人。22日起,这支“特种部队”精兵简将到70人,驻守26个社区,实现流调任务日清日结。

“密切接触者,就是隐藏在人群中的‘炸弹’,流调就好比‘排雷’,揪出隐患,切断传染源。”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魏竟成介绍说。

流调工作意义重大,但工作难度超乎想象。来自市财政局的流调队员程晓明告诉记者,许多患者对流行病学调查不了解、不理解,有的担心隐私泄露,有的害怕家人朋友被隔离,不配合流调, “这时候需要有耐心,一遍电话打不通,再打三遍、五遍,先跟他拉家常,关心他身体生活状态,营造放松的聊天氛围,取得信任后,再科普流调知识,引导患者像拉家常一样说出自己的经历。整个过程有些像福尔摩斯探案。”

工作中,流调队员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只为摸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电话询问,问出“漏网之鱼”。

“您现在身体感觉怎样?确诊前14天,跟哪些人一起吃过饭、聊过天?当时有没有戴口罩……”3月3日下午4点,汉川门社区,市区第三流调组成员、市检察院干警李爱琴一边讲电话,一边在纸上飞快地记录。

流调对象是一名核酸检测为阳性的居民,李爱琴拿着疾控中心提供的名单,给本人、其同事打了15个电话,每个电话都超过20分钟,详细询问患者暴露情况、接触情况、活动轨迹。一圈下来,口干舌燥,手机发烫,但收获不小:名单之外,另有一人与患者聚在一起聊过天。

上门排查,查出有用线索。

2月22日,市中院民二庭法官、流调队员樊军和队友到四海社区2个确诊患者家中实地调查,凭借多年的司法审判经验,一条一条的线索分析,一个一个的逻辑推断,一份一份的证据佐证,还原患者确诊前14天的活动轨迹。果然,有了意外发现:这2名患者之间没有接触过,但发病前,都去过同一家诊所。这家诊所有可能就是传染源,樊军迅速将信息上报。

大数据分析,找出“蛛丝马迹”。

“我妈妈腊月二十几那几天,天天出去打麻将。”2月21日,确诊患者刘某的女儿告诉市公安局流调队员。是哪一家麻将馆?正在医院治疗的刘某三缄其口。

之前,市公安局打破部分警种间数据壁垒,建立公安与卫健、住建、广播通信等单位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搭建起了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流调员迅速通过这一平台,查询车辆卡口信息、常驻人口信息、 “一标三实”房产登记信息,经过大数据分析,锁定了这家麻将馆,并找到店主。通过店主,确定了6名密切接触者。

战之必胜——

70名“特种兵”驻守社区不胜不休

黄冈多日新增病例为零,流调任务减轻,但这支70人的“特种部队”仍驻守赤壁街道办事处, “疫情不退,我们不撤,战斗不止,不胜不休”。

“进驻以来,我们得到街道社区干部的大力支持,得到群众居民的理解配合,工作进展顺利。我们的流调队员是一员多用,在流调工作中发挥主力作用,在排查过程中发挥重点抽查作用,在居民生活保障中发挥协助作用,在小区封闭管理中发挥督办作用。”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正林扳着指头总结道。

流调,确保密接者“一个也不少”。队员们两三人组成一个小分队,下沉赤壁办26个社区。一旦收到流调任务,在2小时内,完成包括患者近期活动轨迹、接触者信息等在内的8页纸的核心调查报告。

排查,查漏补缺。每个社区的流调小分队每天上门排查15户、电话询问30户,排查居民身体状况,宣传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和相关知识,了解生活保障情况,检查网格员履责情况。

“王爹爹,你们身体还好撒,生活有冇得困难?”3月4日,市公安局流调小分队到江北社区72岁的王利平老人家中排查。“警察同志,我老伴有糖尿病,药快吃完了,到处路封了,么样买?”王利平说。流调小分队连忙向社区反馈情况,社区立即落实为其代购药物事宜。

协助社区服务居民生活保障。确诊患者冯某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接受治疗,其爱人在老家,读大学的儿子、读小学的女儿在出租房里居住,没人照顾。来自市财政局的流调队员程晓明获知这一信息后,立马与社区联系,给这两个孩子送去米、油、面、蔬果。冯某在电话里连声道谢,核酸检查转阴,不忘第一时间将好消息告诉程晓明。

监督小区封闭管理。3月2日 ,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两个流调小分队在三清社区巡查时,发现三清社区和桐梓岗社区交界处有两栋私房,共18户,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流调队员立刻协调两个社区,厘清责任。3月3日,再回访时,这两栋私房一楼外围用油布做了封闭措施,堵住了漏洞。

3月4日晚9点,市公安局流调专班综合当天工作情况:18名流调队员分成3个调查小组、3个巡逻小组,深入11个社区,对56个“三无小区”的封闭值守、内部管控、生活物资供应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并解决具体问题11个。

参加流调工作,他们是“侦察兵”、 “排雷兵”;驻守社区,他们是监督员、协管员;与患者沟通,他们化身心理疏导老师;上门入户,他们是群众的贴心人……

这,就是市区第三流调组,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特种部队”!


来源:黄冈日报全媒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