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篓子石

今年“五一”小长假,三天时间原本安排得比较满。可是“五一”这天,到了上午十时,才晓得当天的活动是在晚上。我当即邀请家人一起去登篓子石。

一路驱车从西河直上。沿途,我们]畅谈趣事,观赏风景,放飞心情,非常惬意。刚出县城,映人眼帘的是乌云山山坡上绿油油的茶园和采茶姑娘忙碌的倩影。途经孔坊,时不时地漂来田间大棚蔬菜溢出的青香。路过金铺,二十七军纪念牌一刹那间从车外飞过,心境好久没有平静。到了石镇,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到新砌的河堤护坡,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车行至山腰,再也无法前行,只好徒步,沿着弯弯曲曲的肠小道攀登。山比较陡峭。我们从绿荫荫树林中穿行。一路沐浴着阵凉风,一边聆听着马儿与山溪伴唱的和声,一身汗水浸泡着沁人心牌的花香,大家没有一丁点的疲劳倦意。

正中午,我们才爬上山。一到两个篓子石中间的山脊,就被一团团盛开的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杜鹃,簇拥着,环抱着,整个人象游弋在花的海洋之中。站在山脊上,寻找着两边山坡被绿树从林掩没得时隐时现的人行小道,忽然间想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我在占河二级电站当民工,由二叔父带着我翻过此山,到他工作的张咀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石镇团的情景。也许是当年没有现在的情趣,也许是当时鲜花还没有盛开,同观一山景,心境两不同。

看完美景,大家找了一处较为平坦而又荫凉的草坪坐下。老婆和弟媳打开行囊和水壶,就地泡起了方便面,摆好水煮鸡蛋。我还是第一次和家人们一起,过这种野饮生活。其间,时不时地遇上些熟人,相互打打招呼。有一群来自武汉的游客,见我们是当地人,就凑了过来。他们一边喝着小酒,一边与我们一起聊起天来。 聊着聊着,聊到了“仙人挑担篓子石”的由来,把大家一下子带到了仙境。传说,有个仙人,看到凡间饿肚子,就向玉帝求情。玉帝只答应施放一担种子。仙人找来找去只找到一只大篓子和一只小篓子,装满种子后,挑到草盘大沟,感觉有点累,想歇歇脚、缓缓气,就用打杵替自己,撑着挑子。不料,由于种子装得太满太重,没想到打杵没有被压断,反而把扁担给折断了。扁担因承受的重力太大,在折断的瞬间,自然而然向上反弹,一下子弹飞到了安徽,变成了扁担山。没了扁担,仙人再也没办法向前挑篓子了,只好把大小篓子和打杵放在原地,回天庭复命。仙人在玉帝面前自责道,忽自己不该选择这么硬朗的打杆,如若是打杵被压断了,扁担还在的话,就不会影响到继续挑篓子前行。玉帝听罢.语重心肠地问仙人,如果扁担仍在,打杵折断了,你挑着篓子,又靠什么帮扶你杵着前行呢,累了又能靠什么替你撑挑篓子呢。仙人想了想,最后明白了。没了扁担固然挑不成篓子,没了打杵同样也挑不好篓子。正是由于当时扁担断了,仙人束手无策,才有了今天的大小两个篓子石和中间一个打杵石。

吃完聊完后,我们情不自禁地走到了打杵石跟前,看了看,转了转,摸了摸,再爬上大篓子石。登上石顶,我兴奋不已,放声大喊“哟呵呵”。眺望四周,英山东西两条河各地发展建设的场景,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羊角尖、吴家山、桃花冲、张咀水库、红花水库、安徽的明堂山等小有名气的风景区,尽收眼底。在脚踩大篓子石,看着小篓子石和打杵石的时候,我触景生情,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凡人凡事如同打杵和扁担,没了扁担做不成事,没有打杵同样也办不好事。这时,我突发奇想,摆出空中造型动作,一只手向下斜放扶着打杵石, 让老婆和弟弟找准空中结合点,拍照留念。


(作者:谭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