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乌云山

“钟鸣古刹绕乌云,锦绣西河第一村,倒挂仙人传烈女,崖悬神迹刻朱文,茶山染黛迎风雅,库水含情摄彩裙,别墅红楼闻笑语,茗香弥漫倍温馨”。在友人微信上读到伍映红先生的《咏乌云山》,不觉眼睛一亮,短短几行诗句,就写出了乌云山的神韵,不得不佩服中华诗词之魅力也!

图片摄影:刘正茂

乌云山,英山十景之一。位于县城西北五华里,路侧有一精美石雕牌楼,上书“乌云山茶叶公园”。进入门楼,天地洞开,豁然敞朗。远望,孤峰高耸,翠荫浓浓;近观,群丘罗立,绿茶覆地。俯视,湖水绕山,廊亭相依。若天气变化,景物亦大不相同。艳阳高照时,山水焕彩;雨过天晴后,流光滴翠。云雾涌来,天地一色,如缥缈仙境;雾去天开,气象万千,恰春和景明。在这里,你会感受着桃花源一样的幽雅神韵;于斯地,你会竖起拇指惊呼不负“中国醉美乡村”之盛名!

蒙英山文联丽娟主席盛情相邀,我与省市十多位诗词书画名家又一次在此相聚。故旧新朋谈文品艺,出谋划策,共商大计。此行目的:为文联的扶贫联系点开展文化扮靓工程,为美丽的乌云山注入更多文化元素,用艺术打造出全新的旅游文化产业基地。

记不清到过乌云山多少回了,应该不下二十余次吧!尤其是近几年,几乎每年有个两三次成行。说来也怪,有的地方接触一两次就再也提不起兴致了,可是乌云山竟让我有一种常到常新的感觉。我不确定是它那诗画一样的美景吸引,还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厚重文化羁绊?是那独具特色的农家美食牵挂,还是村镇领导跟文化人的天然亲近让我们少却了一种疏离?总之,到了这里,便似卸下重负身心清静,更像久别游子有了如家的归依。

曾记得前两年,几位文友相约去看“乌云朱迹”,回来,他们都有佳作问世,而我,却总是耿耿于怀,竟未动笔。“乌云朱迹”民间叫作“倒挂仙人”,座落在公园左侧后山,其上有巨石如削,高数十丈,崖面显一石痕,状如少妇手抱婴儿,倒挂其上,栩栩如生。相传此妇被强人所难,宁死不辱,殒身岩下。少妇纵身一跃之时,电闪雷鸣,闪电将其倒影映于石壁,至今不去。数百年前,有人题诗崖石之上:“壁间仙影倒悬奇,手抱婴儿几度悲,云鬓摧残添野棘,霞裳剥落积封泥,血斑溅石千年恨,性烈惊猿五夜啼,试问两人当日事,拼生岩下为阿谁”。诗为楷书朱色,若以湿巾拭之即现,尽管风摧雨洗,永不变色。倒挂岩的背面,有一石凼,状如澡盆,名曰“洗儿池”,常年积水,久旱不竭,传说当年“烈妇遇贼”时,于此处分娩洗儿。

“乌云朱迹”确实具有非常神奇的色彩,文人雅士稍作发挥就是一篇又一篇的文字传奇。或许因为我这人悲悯情怀太重,这样的事总是压得我心头喘不过气来。别人把它当作景色欣赏,而我在这里体会的是揪心的悲壮,呜呼,不多写也罢!

趁着午后一刻空闲,我和几位友人决定去看唐代流传下来的“乌云寺遗址。”

村支书金晓宇亲自开车把我们送到寺前。那一路陡峭蜿蜒的水泥路面令我们惊心,却被他走得轻松而娴熟。这是他力排众议投资几百万修成的一条盘山路,正是这条路,一下子拉近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那绵绵延延的漫长距离。

志载:乌云寺始建于唐后屡毁屡建。相传有白鹤仙人云游至此,见山势雄奇,云蒸雾绕,山前巨石,状如弥勒,认为此乃佛地也,遂八方募化筑寺其上。至明嘉庆年间,高僧元成、元俊筑石室于山顶,布道四方,使之声名远扬。因为这段历史的延承和一些丰富的民间传说,使得乌云山的文化含量便一下子沉甸而厚重起来。

古寺不再。新修庙宇还算气派,只是觉得过于现代,少了一点沧桑和古韵。但此山地势绝佳,高耸入云,势压群雄,不怒自带三分威,使这傲立山顶的庙堂,无形中又多了几重凛然之气。下视,英山近半河山收入眼中,大河渺渺如飘带,楼房隐隐似积木,群山绵绵像沙盘,人于万山匍匐之巅,顿时就会生出万丈豪情。

摄影:吴子光

向左,绕石阶东行,有一天然石椅,曰“坐佛石”,是否有佛光临,无从考证,不过,扶手之上有大而修长的掌印一枚,清晰可辩,非常人所能及也!凭此无形增添几分神秘色彩。前行十余米,乃摩崖石刻,其一为“乌云寺记”,可惜的是,由于风化严重,字迹依稀,难以辩全。其它景观皆隐于茂盛灌木之中,亦难寻觅,虽觉有憾,但被大自然所保护,再传续延绎千年,也不失为一件益事耳!

原路返回,一行人于聚仙亭小坐,开怀畅叙,好不惬意。聚仙亭里绘有八仙故事和图案,色调青蓝,形象夸张,高贵里隐几分亲民,慧灵中透些许拙扑。细细品味,这些平常人们难得一见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们,在民间工艺大师的笔下,其超然物外的形象竟然也接了几分地气。

挚友相逢,平日推三阻四的酒风化为无形,上桌就拉开架势,但终是英雄迟暮,不敌当年。几杯下肚,竟也开始了“摇摇晃晃的人生”。

一夜好觉。有鸟视人为无物的呢喃穿窗透户直入耳鼓,听它们那毫不掩饰的亲热和兴奋,就知道今儿个一定是个好天气。

拉开窗帘,一股湿润的气息饱含着负氧离子带着茶的清香漫透全身,刚刚还有点迷蒙的神智瞬间清爽敞亮起来,山乡的早晨啊真能让你一下子爽到骨子里!

客舍是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庄重大气,既是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也是茶乡游客接待中心。从这里环视整个茶叶公园,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望仙亭,品茗亭,茶轩茶坊,点缀山间,流辉溢彩;月牙湖,碧玉湖,云泉湖,三湖叠翠,一线穿珠,流金淌银;亲水茶楼、钓鱼台,三潭映月,相映成趣,汇成水上乐园。最是那漫山遍野、层层叠叠、曲线优美的茶园,重峦叠翠、此起彼伏,宛如青龙劲舞。还有那一幢幢造型雅致、风格独特的小洋楼,无不令人心生羡慕、怦然心动。

山水冠一方,茶香飘四海。这里生产的“团黄”,历史上被乾隆皇帝钦点,作为贡品进献皇宫,直至今日品牌不倒。此外,他们又开发了“天堂云雾”系列名优产品,畅销三十多个大中城市,先后斩获“中茶杯”一等奖、“陆羽杯”金奖等十多个奖项和荣誉称号。“大兴名茶之路、大造美丽乡村”。聪明的乌云山人种茶卖景,年收入就逾百万余元,还有,那一家又一家独具特色的农家乐,更是紧紧地抓住了四面八方游客的胃口,亦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于是啊,这儿的人们一个个过上了神仙一样的日子。也难怪,如今乌云山竟成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地方!

人说,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十几年前还是一个普通山窝子的乌云山,以其令人刮目的巨变,再一次印证了“思路决定出路”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历史,经过不断积累,定会增加厚度。乌云山,通过文化扮靓,将会更加迷人!窃以为是也!

(作者:郑能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