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河乡: 红绿辉映拔穷根 阔步迈向新征程


红绿辉映拔穷根  阔步迈向新征程

这里位于鄂皖两省三县交界,享有“一脚踏两省,两眼望江淮”美誉的高山小乡,这里还是红二十五军浴血奋战并北上长征始发地。当严寒退去,春风再次染绿陶家河时,这里已是山林茂密,药园飘香,街道整洁,洋楼矗立……

陶家河乡,位于英山县的东北部。版图面积87平方公里,共12个行政村,共1.08万人。其中,贫困户1212户,3582 人。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陶家河干部群众栉风沐雨,传承红色精神,做好“红色立乡、绿色兴乡、边贸活乡、药材强乡”文章,以实绩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镌刻出了一幅幅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时代画卷。


勠力同心  部门联动强队伍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脱贫攻坚战场中,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措施、再多的资金、再多的项目,都要靠广大干部去落实好政策和措施,把资金用到实处,把项目落到实地。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帮扶单位派驻驻村工作队27人,帮扶干部近300人,组成了一只敢啃硬骨头,能征善战的扶贫队伍,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冲锋号,为决胜脱贫攻坚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能打硬仗胜仗,乡党委、政府健全完善攻坚体系,成立了11个工作专班,严格落实“党政主责、乡村主体、部门主业、市场主动、群众主力”的工作机制,逐个分解脱贫目标任务。


精准定位   产业兴乡夯基础

陶家河乡平均海拔650米,特别适合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如何做强做实产业扶贫,乡党委、政府紧扣“保茶扩药”方针,通过招商引资、能人回乡,扶持优质的市场主体、加大产业资金的投入等措施,走上了“造血式扶贫”的路子。重点发展苍术、当归等草本药材,适度发展天麻、茯苓等菌类药材,逐步加强香榧、高山茶叶、高产油茶等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和致富带头人,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

2014年以来,全乡共发展药材18000余亩、茶叶2000余亩、经济林2700余亩, 30亩以上连片基地58个, 100亩以上连片基地16个。仅2020年,发放农户产业奖补资金106万元。兴办了宏业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兴业中药材、英太寨牧业、明畅农业等市场主体4家,可带动全乡300余人就业,辐射带动1000余户发展种养产业。打破了当地传统、单一、薄弱的产业格局,给了群众致富发展有利的支撑。


筑牢堡垒  政策落地见实效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陶家河乡通过“免、补、奖、贷”形式,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其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项目受益学生累计1000人次,助学金发放近6000人次,助学贷款发放300人次。

为消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陶家河乡建成“五化”卫生室12个,配备乡村医生12人,全面落实健康扶贫“985”政策,彻底改变了过去“因病致贫”的局面。同时,全面落实五保低保政策,使五保低保老有所养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充分发挥金融资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输血”和“造血”作用,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38户,634万元。

公益性岗位让“夹心层”贫困人员收入有保障,全乡公益性岗位170人,年发放工资78.4万元。

大力推进生态扶贫,实施“绿满陶河”、产业奖补、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等项目,惠及贫困户1000余户,发放各类补助资金600余万元。

一个个贫困堡垒被攻克,一批批贫困群众开启了新生活。


强基固本  补齐短板促发展

一针一线脱贫路,针针“绣”在实处。道路交通、安全饮水、住房保障、供电通讯……每一个的攻坚都是陶家河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具体工作落脚点。

“要致富,先修路”,2014年以来,全乡新修、扩修通村通组公路累计250多公里,全面实现村、组、塆道路硬化通车。境内的省道219红红线路段,全长5.14公里,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黑色路面宽7米,年底前可全线通车。

“挪穷窝、换穷业”,大力推进扶贫易地搬迁工程。共计安置易地搬迁户391户786人,投入资金3139万元。实施易迁后扶巩固提升工程,新建扶贫车间2座,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通过集中供水和分散引水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安饮工程”覆盖率。 投资800万元新建集中供水的夏河水厂,辐射6个村及集镇街道,供水总人口超过5000人。投资400余万元,新建分散安全饮水工程30余处,解决了4000余人的饮水问题,实现“一管清水到农家”。

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小康,目标所在。在脱贫攻坚的洗礼下,传承红色基因陶家河人,正以坚定的信心、英勇的气概,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融媒体中心)